、国势学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理论联系

    国势学(Staatskunde)作为一种理解国家综合国力的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国家实力的强大,这不仅依赖于军事和政治力量,还包括社会结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2004年中国提出“中部崛起”这一项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的经济振兴,该战略经过近20年的实施,尤其是最近五年来,中部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粮食生产、能源原材料、先进制造、高技术产业和交通枢纽等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不断增强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中部六省以约占全国1/10的国土承载了约1/4的人口,创造了约1/5GDP,对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中部之重,不只是中国地理版图之“脊”,更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梁”。在“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国势学的核心思想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框架,尤其在区域经济提升与国家整体战略之间的联系上,强调通过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维度提升,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二、国势学核心理论为中部崛起提供战略基础

    “国势学”以研究国家实力及其构成、国家空间组织和安全战略为核心,为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首先,国家实力(国家综合国力)涵盖自然与社会两个层面的要素,包括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实力、政治治理、军事力量和文化软实力等。提高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实质上就是增强国家经济科技实力和战略支撑,从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家空间组织角度,国势学强调要优化全国范围内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以服务国家总体战略目标。这意味着中部崛起战略并非仅是地区经济议题,更是国家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区域发展的关键步骤。例如,中部地区位于中国版图的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独特的区位使其成为连接各大经济增长极的枢纽。这一空间优势赋予中部地区在国家战略中“腹地”的地位,有助于拓展国家安全的战略纵深。

    国势学的国家安全与战略布局理论指出,一个国家需平衡经济发展与安全需求,在空间上形成稳定均衡的发展格局。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即“三基地一枢纽”),在国家粮食、能源和产业安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中部崛起被视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战略安全的需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通过国势学视角可以明确,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填补过去“中部塌陷”的短板,更将为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提供持续动力和战略支撑。


​图1 中部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图


三、国势学对区域政策设计与空间战略选择的指导

    政府在区域政策和国土空间战略上进行前瞻性布局,以实现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些很多都是基于国势学的宏观视角。国势学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均衡,在区域政策上要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这给中部地区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具体而言,政府通过规划城市群和产业带来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集聚,从而带动整体国力提升。例如,在中部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跨省城市群建设被强调,以加强区域内城市分工合作和要素共享。政策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同时培育发展南昌都市圈,提升二线城市的经济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这种以城市群为载体的空间战略选择,有利于形成节点城市带动、周边协同发展的格局,避免各自为政的低效竞争。

2 南昌都市圈


    在产业布局上,政府注重打造产业集群和产业走廊。通过统筹规划,中部地区沿主要交通走廊分别布局高水平产业集群:如沿长江通道建设武汉“光谷”(光电子产业集群)和合肥“声谷”(智能语音产业集群);沿京广通道布局郑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沿京九通道培育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沿大同-湛江通道发展太原新材料、洛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同时,政府推进建设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布局。这些战略举措体现出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优势产业, 通过区域内各具特色的产业带来增强国家总体的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可控能力。国势学还为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与现代化提升,政策加强中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总之,在国势学视域下,政府区域政策以全国“一盘棋”思想为指导,在空间上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的衔接互动,从而服务于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3 中部地区区域重点城市分布

四、总结

    综上所述,“国势学”提供了观察和指导中部地区崛起的独特视角。从理论上,它将国家实力的提升与区域发展的空间过程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它为政府制定区域政策和规划产业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中部地区乃至全国而言,运用国势学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集聚与均衡,不仅能够推动区域经济腾飞,更能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跃升和战略安全提供长久保障。


资料来源

  1. 腾讯网:《中部崛起,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梁”》中部崛起,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梁”_腾讯新闻

  2. 《区域经济评论》编辑部. (2024). 新时代站在更高起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区域经济评论》.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课题组 (2023)新发展阶段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内涵特征、重点任务和对策举措。《区域经济评论》2023年第2期。【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专题研究组:新发展阶段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内涵特征、重点任务和对策举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 蔡之兵. (2024).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 学习时报/光明网理论频道.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 _光明网

  5.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21). 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新华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_中央有关文件_中国政府网


图片来源

图片1https://k.sina.com.cn/article_5073804843_12e6c1e2b00100wbmj.html?

图片2https://k.sina.com.cn/article_5073804843_12e6c1e2b00100wbmj.html?

图片3

https://k.sina.com.cn/article_5073804843_12e6c1e2b00100wb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