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介绍

    经济统计著作系列推文将深入浅出的解读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经济统计著作。除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统计著作以外,也包括国际组织(OECDUNWorld BankIMFEU 等)出版的部分经济统计方法论手册和专题论文集,经济统计学主题的博士论文,经济研究机构的部分Working Paper(工作论文)。

  1. 著作信息

Stiglitz, Joseph E., Amartya Sen, and Jean-Paul Fitoussi. 2009.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rogress Revisited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rogress Revisited》英文原版封面

  1. 引言

    21 世纪的经济浪潮汹涌澎湃,传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测度经济表现的 “巨头” 指标,其局限性逐渐暴露。GDP 既非收入计量,亦非福祉的 “代名词”,它只是经济社会这幅复杂画卷的一个侧面。法国总统萨科齐在 2008 年打响了变革的 “发令枪”,他委任斯蒂格利茨、森和菲图西组建 “经济绩效与社会进步测度委员会”,向传统的 GDP 统计体系发起挑战。

四.内容解读

1.GDP 的 “力不从心”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GDP 像一把生锈的旧钥匙,难以开启现代社会多元需求的大门。它对市场活动以外的广阔天地 “视而不见”,家庭生产的温馨、志愿者服务的奉献、自然生态的馈赠,统统被无情地忽略。它对非市场活动的 “无知”,使得我们对经济社会的洞察力大打折扣。更棘手的是,GDP 对价格波动和质量变迁的 “迟钝”,导致其在测度经济增长时常常 “失真”。新产品的涌现、产品质量的飞跃,这些本应是经济增长的 “亮点”,却因缺乏精准的质量调整而被 GDP “一笔带过”。

    当今社会,对福祉的认知早已超越物质层面,向着健康、教育、环境、社会公平等多元维度延伸。人们渴望一种能精准刻画经济社会全貌的测度体系,期望它能成为政策制定的 “指南针”,引领社会朝着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同时,国际间对统一测度标准的需求愈发迫切,因为缺乏可比性就像在不同规则的竞技场上比赛,让各国的发展成果难以 “同台竞技”。

2.理论构建:多维度福祉测度的目的,维度,理论

    测度系统宛如一个多面手,它既要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日常需求,精准地反映市场活动的 “心跳” 和 “脉搏”,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依据;又要兼顾社会福祉评估的宏大使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

    然而,不同目的对测度指标的要求差异巨大。GDP 这把 “尺子” 适用于测度生产规模,却难以丈量社会福祉的 “长度”。将 GDP 用于测度社会幸福感,无异于缘木求鱼。比方说,GDP 可能因一场奢华婚礼的高额消费而飙升,但这并不代表新婚夫妇的婚姻质量就一定幸福美满。再者,国际比较中的 “南辕北辙”,让 GDP 的局限性暴露无遗。各国国民账户计算方式的五花八门,使得 GDP 数据在跨国对比时常常 “水土不服”。美国和欧洲国家的 GDP 数据差异,很可能源于统计方法的不同,而非经济活力的真实写照。

    报告以先驱者的姿态,将福祉测度推向新的高度。一方面,它强调非市场活动的关键地位。家庭生产,这个被传统统计忽视的 “隐秘角落”,实则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家庭主妇精心烹制的一餐,虽未流入市场交易,却为家庭成员带来了健康与幸福;志愿者们无私的奉献,虽未换来金钱回报,却让社会更加温暖和谐。另一方面,报告引入了测度“能力”的方法1,将关注点聚焦于人们实际享有的机会与能力。

    可持续性理论为经济测度注入了 “绿色基因”。现代社会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对环境的无情破坏,让人们对经济活动的可持续性忧心忡忡。报告明确指出,真正的经济绩效不应以透支未来为代价。可持续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3.框架延伸:从传统 GDP 到综合测度体系

    报告对传统 GDP 的批判毫不留情,它详细剖析了 GDP 在测度经济绩效时的种种缺陷。GDP 对非市场活动的忽视,使得我们对经济社会的洞察存在 “盲区”。家庭生产、志愿者服务这些非市场活动的价值,如同被遮蔽的星空,难以在 GDP 的统计中绽放光芒。同时,GDP 对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的无视,犹如对地球未来的 “慢性毒药”。在资源日益稀缺、环境危机四伏的今天,GDP 却对这些关键问题 “充耳不闻”。

    为修正 GDP 的缺陷,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大胆而务实的建议。扣除环境退化成本、考虑资源枯竭、调整收入分配因素等措施,旨在让经济测度更加贴近真实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修正建议犹如给传统 GDP 体系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市场活动与政府服务的测度方面,报告不仅强调对市场产出的精准计量,还着重关注政府服务产出的合理估值。在非市场活动的测度上,家庭生产的估值方法和志愿者服务的量化路径被详细阐述。社会福祉的测度则从多个角度出发,包括主观幸福感、能力拓展、公平分配等。报告提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们的主观感受数据,构建反映健康、教育、社会连接等方面的客观指标体系。可持续性的测度更是别具匠心,报告深入探讨了如何测度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4.结论与建议:测度方法的变革之路

    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任何单一指标能洞悉社会的复杂全貌。然而,通过改进测度方法和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我们仍可在测度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上取得长足进步。报告建议在使用传统 GDP 指标的同时,结合其他补充指标,如中位数收入、财富账户等,以更全面地反映经济绩效和社会进步。

    新体系的成功突破了传统 GDP 理论的藩篱,引入多元测度视角,如能力方法、主观幸福感理论等,为测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航道。这些理论创新犹如一束束明亮的灯光,照亮了理论前行的道路。

五.组织简介



    OFCEObservatoire français des conjonctures économiques,法国经济观察站) 是隶属于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的独立经济研究机构,兼具学术严谨性与政策影响力。其核心使命是通过宏观经济建模、政策评估及前瞻性预测,为法国及欧洲的经济决策提供科学支持。该机构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监管下运作,坚持学术自由原则,研究成果不受政治或商业干预,专注于公共利益导向的经济分析,尤其在财政政策、就业市场、社会不平等及绿色转型等领域贡献突出。

    OFCE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多维度实践中:一方面,其定期发布的增长预测、政策简报及旗舰期刊《Revue de l'OFCE》深度影响政府与国际组织(如欧盟、OECD)的决策,专家常参与议会听证与政策咨询;另一方面,机构通过跨国合作(如剑桥大学、波恩大学)拓展研究网络,并借助媒体专栏与公共研讨会普及经济学知识,弥合学术研究与公众认知的鸿沟。用户可通过官网免费获取其研究报告、工作论文及数据工具,进一步探索具体领域成果。

注释:

1 测度一个社会的福祉水平,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拥有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幸福生活的自由和能力。具体而言,它着重考量人们是否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如充足的营养、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否享有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以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是否拥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平等机会,无论是在就业市场还是在社会事务决策中。

图片来源: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rogress revisited: Reflections and Overview

https://www.ofce.sciences-po.fr/index.php